提问
Qustions&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解答
Answers
请听第一题
为什么北京的城墙在东便门西便门那里“打弯”?
因为1553年嘉靖新修的外城与永乐年间的内城形成了品字形结构。
那嘉靖为什么要修建外城?
直接的原因就是1551年阿勒坦汗围北京城,史称庚戌之变。
请听第二题
为什么顺治要在北海建白塔,乾隆要把雍和宫改成格鲁派寺院?
因为“兴黄教所以安众蒙古”。
那为什么蒙古众部信奉黄教?
因为阿勒坦汗在1578年将佛教引入蒙古,史称蒙古的第二次传入。
请听第三题
达赖喇嘛的称号从哪里来?
阿勒坦汗将其赠与索南嘉措。
那达赖喇嘛中还有蒙古族转世?
阿勒坦汗的曾孙云丹嘉措是唯一的蒙古族达赖喇嘛。
///找到关键点啦!
阿勒坦汗——他是谁?
为什么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
答案都是阿勒坦汗?
阿勒坦汗家族寺院
©图源CW老师
也许您不了解阿勒坦汗
但是他的事迹影响了
16世纪以来的诸多事件
阿勒坦汗家族
©图源CW老师
作为土默特部的首领
阿勒坦汗留下的遗存
遍布包头-呼和浩特的土默特平原
阿勒坦汗的王庭——美岱召
阿勒坦汗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大召
四世达赖喇嘛的学经地——席力图召
七月的这个周末 CW老师带您走进阿勒坦汗的城市了解藏传佛教如何进入蒙古地区 探索蒙古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此外 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寺院——五当召不能错过的大美辽塔——万部华严经塔还有私密隐藏点快来吧古建课程开课啦!///1
行程亮点
呼和浩特因城中的寺庙众多,而被称作“召城”,“召”,指蒙古语、藏语中的寺庙。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呼和浩特作为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自明朝末期至清朝中期几百年间,就曾出现过三次建庙的高潮,召庙数量众多,被称为“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道绵绵召”,形成独特的草原召庙文化。 藏传佛教建筑历史专家带队,从包头-呼和浩特,探访草原上古老的召庙寺院,从建筑学角度探寻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寺庙建筑的演变与明-清时期蒙古势力历史的变革。2
文化讲师
CW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博士 北京某高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国建筑发展以及藏传佛教建筑历史3
行程详情
D1 7月20日 周四包头市指定酒店集合
D2 7月21日 周五
五当召(国4)、昆都仑召(国8),宿包头
D3 7月22日 周六
美岱召(国4)、大召无量寺(国6),宿呼和浩特
D4 7月23日 周日
席力图召(国7)、五塔寺(国3)、私密隐藏点、万部华严经塔(国2)
16:00 送达白塔机场、呼和浩特东站
4
活动报名
3980元/位
识别二维码报名
费用包含:
讲师:文化专家全程深度讲解
服务:全程领队服务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
交通:全程舒适巴士
住宿:三晚四星标准酒店
餐食:三顿自助早,五顿正餐
设备:无线讲解器
保险:旅行意外险
费用不含:
集合,解散的大交通费用
未提及的其他费用
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
1.出发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2.出发前3天以内,所有费用将无法退款。
5
行前预习
五当召(国4)五当召,蒙古语意为“柳树”;藏语巴达嘎尔召,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赐汉名广觉寺。
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至今日规模。因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为五当召。
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五当召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
昆都仑召(国8)
昆都仑召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92),经历20余年才全部落成。初为一座小庙称为“介布仁”,第一世东-甲木苏桑布进京朝见乾隆时始成规模,乾隆皇帝赐名\"法禧寺\"。清朝时期,昆都仑召是乌拉特中公旗的旗庙,隶属清朝理藩院管辖,地位与藩王一致,是皇亲和各旗王爷们礼佛祈福的地方,下辖34个中公旗境内的寺庙。
乾隆年间,昆都仑召形成了以朝克沁独贡为中心,东西活佛府相呼应,殿宇楼阁28座,僧房和甲巴(后勤处)60余座,藏经和安放舍利子宝(白)塔3座,庚毗庙(黄庙)在后。
美岱召(国4)美岱召(蒙古语“美岱”意为弥勒)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美岱召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它是喇嘛教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的弘法中心。
美岱召的演变(推测)
©图源CW老师
明隆庆年间(1567—1572),蒙古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
美岱召依山傍水,在建筑上更有独特的风格。它是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寺内有大量的壁画,如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历史壁画及描绘蒙古贵族拜佛的场面的壁画都完好无损。
大召无量寺(国6)
大召无量寺,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寺内大殿供奉一尊银铸释迦牟尼佛像,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亲临为其举行了“开光法会”,所以又得名“银佛寺”。寺内的珍藏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誉为大召寺的“三绝”。
大召大经堂
©图源CW老师
王爱召
©图源CW老师
寺庙由西三万蒙古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1579)主持创建。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为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成为原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大召寺平面图
©图源CW老师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
席力图召(国7)
席力图召建于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公元1567年—1619年),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得名。
席力图召古佛殿
©图源CW老师
大雄宝殿是席力图召最大、最中心的殿堂,全称藏汉合壁千人大经堂,呼市地区唯一的一座藏汉合壁的宏大殿堂,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瑰宝。
前部面阔九间,共九九八十一间,可容千人育经的“大经堂”,后部为“大佛殿”。清朝康熙皇帝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立于大殿前列。“古佛殿”是席力图召最久的殿堂。建于辽代,已有千年历史,它的前部是经堂,后部是佛殿。
五塔寺(国3)
五塔寺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北墙留有蒙古文天文图石刻。
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古、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
万部华严经塔(国2)万部华严经塔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塔身通体洁白称为白塔,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983-930)。
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后历代都曾维修,近年又经修缮,恢复了塔刹,清理出淤埋地下的基座。
第一、二层塔身满布砖雕像,造型精美,为辽代艺术杰作。各层壁上金、元、明、清题记甚多,文字涉及汉、蒙古、藏、契丹、西夏、女真、八思巴文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线路详情点击查看
关键词:
最新资讯